找到相关内容213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为煮云大师起棺举火法语

    民国以来有印光大师倡导念佛净土法;门于前,煮云大师继之于后,皆宏扬净土法门之高僧也。是日赞颂传供起棺举火,山衲前来诵经说法,即今举火一句,又作么生?  举火  举起无情火,烧去幻化身;  有相皆虚妄,...

    悟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168377.html
  • 问:何谓往生净土三资粮?

    信愿行即是信仰、发愿、修行。净土宗依此三者作为往生净土根本愿理,称为往生净土三资粮。资粮者,譬如远行,一者须要资财,二者须要粮食,若缺此二事,绝对难以到达,于此三种资粮中,又有带带关系,先由信生愿,由愿生行;若信不具,则愿与行皆无从成立。 现在深入而论之,信仰者应具足四种信心:一者深信娑婆是苦海,幻化无常,苦多乐少,离多聚少,秽多净少,五浊(梵语panca kasayah)恶世,轮回六道...

    佚名

    净土三资粮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55477704.html
  • 问:佛教的动物观如何?

    依佛教的观点看来,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无二的,在本质上并没有高低的差别。 以佛法的观点看来,宇宙中充满了各式各样无尽生命。这无尽的生命,在宇宙中交互影响、共生,开创出无边幻化的法界众像。佛陀平等地观察宇宙中的一切生命,并以大慈大悲的心意与无上的智慧来帮助一切众生升华解脱。因此依佛法的观点看来,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无二的,在本质上并没有高低的差别。宇宙中的所有生命,虽然在本质上没有差别,不过...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42678144.html
  • 让心不躁动的秘诀[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每个人都有一些愿望和目标,但一个愿望实现了,还有更多的目标紧跟着,还想追求更多的安乐。   比如,我们佛学院的男众经堂维修完了,还想再修大经堂;大经堂修缮完毕,还打算重修尼众经堂,接着又要修建大幻化网坛城……只要我没有死,总是不会满足的,因为这些建筑对大家的闻思修行有极大利益。   分别念就是这样,一个愿望达成了,接着又生起一个新的希求心。就像有些人,有了房子...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口述 索达吉堪布编译

    烦恼|对治|窍诀

    http://www.fjdh.cn/article/2014/03/171931325640.html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161)

    功德。而大乘中观宗认为,以幻化的心,供养幻化的佛,最终得到幻化的果。尽管二者所许有所不同,但供佛能得福果这一点,是没有分歧的,均有可靠经典作为依据。 汉传佛教的藕益大师说:“以如幻根,缘如幻佛,灭如幻罪,生如幻福。”《大圆满虚幻休息》中也说,所供对境是幻化的,供养者是幻化的,供品与功德也是幻化的,这样的幻化,在幻化的世间中可以成立。最后的结果,诚如《圆觉经》所云:“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

    索达吉堪布宣讲

    |入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7/13523525276.html
  • “六家七宗”新论

    道邃   汤用彤以为,六家七宗都是“中国人士对于性空本无之解释也。”他进而将当时之般若学派分为三派以涵盖之:“第一为二本无,释本体之空无。第二为即色、识含、幻化以至缘会四者,悉主色无,而以支道林为最有名。第三为支敏度,则立心无。”[④]汤先生的结论,现今几为定论。然而细检资料,发现此中识含、幻化、缘会三宗的观点,依照般若中观之理论解析,其水平相差甚远...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2741233.html
  • 如本法师答:何谓出了家忘了家?出家后是否能返俗家?

    ,正解其境本空,幻化不可得,得亦得不住,如是精进修证,渐破无明烦恼,明心见性,与实相(梵语dharmata)中道法相应,法身彰显,自度度人,福慧圆满,瓜熟蒂落,佛道自成。   简单而言,出家就是出...是超凡入圣的大工程,岂非一般无知泛泛之辈所能及!所能熟悉。   出了家忘了家,是忘了五欲六尘之家,忘了三界家,忘了生死家,忘了轮回家,忘了烦恼家才对,忘了一切束缚困住自己的尘埃,正解诸境本空,幻化了...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1164212942.html
  • 五毒与五智

    并不是密宗所独有的见解,显宗中也同样可找出类似的教证。  《文殊游舞经》说:“诸烦恼为菩提金刚之基。”  《文殊幻化经》说“非除轮回而修涅槃,是缘轮回即是涅槃。”  龙树菩萨在《中论》中也说轮回和涅槃无有稍许差别。  《无垢称经》说:“诸烦恼即是善逝舍利”,《六祖坛经》说:“烦恼即是菩提”。  禅宗五祖弘忍在《最上乘论》中广说了本来清净之见。  无垢光尊者《大幻化网广释》中引用显宗的教证说:“...

    索达吉堪布

    |烦恼|五毒|五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9/13455329957.html
  • 从三论学认识“权实”二智意义

    ,而方便即能涉有。所以诸佛菩萨虽然能够证得诸法性空,却不象二乘但住于空,而能游诸幻化世界,度化众生。虽然游于幻化世界作度生事业而不同凡夫对幻化的世界有所迷恋贪著。如《净名经》云:“不著世界如莲华,常善...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0946694.html
  • 话说文殊

    菩萨得宿命智后,知道多劫以来所做重罪,心生尤悔,不能证得无生法忍。文殊菩萨为了让这些菩萨能了知宿罪如幻,而能证得无生法忍,于是在大众中「偏袒右肩,手执利剑,直向世尊,欲行逆害。」佛陀则示以诸法幻化之理,使这些菩萨知道宿罪皆如幻化,而得无生法忍。  所以这些菩萨,异口同声的称赞文殊曰:「文殊大智人,深达法源底,手自握利剑,驰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这即是有名的「文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1248478.html